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您一定不要错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您一定不要错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崔永元的《您一定不要错过》究竟讲了什么?
讲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比。强烈推荐大家用心去看这部电影,抛开所有的是是非非。感受一下民族精神,感受一下正能量,对比一下何为热爱艺术,热爱电影,用生命去演绎角色!
我和80后的儿子90后的儿媳一起看的,我们一致的感觉:震撼!我们一致的反应:泪流满面!
强烈推荐!
电影《最后的棒棒》即将上映,票房能超过崔永元的《您一定不要错过》吗?
《最后的棒棒》肯定会火。
中国现在最容易受捧的电影都是那些走心、情怀,或者反映社会现状问题的电影,最重要的一点~“真实”。
从《战狼2》到《我的前任3》再到《我不是药神》。这些电影都无不体现了上面这些特点。无不走近大众的心。总能让大众重燃激情,重温旧梦,或者重审社会。
那《最后的棒棒》这部电影会不会像上面几部电影一样,火起来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电影做到有故事性、连贯性、真实性;细节处理到位,人物刻画深刻,深度反映历史。即做到真实、走心。
其实这些电影能火起来,也是社会发展及现状所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带来各种压力。这时候的人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宣泄”,减压。电影就充当了这样的功能之一。
所以,电影想火,还是贴近实际比较的好。
今天是《你一定不要错过》上映的第24天,目前票房在525万左右。7.29日周日单天的票房成绩才1.46万,从这个单天票房来看,后续票房基本没有什么突破了,达到550万都很难。
这个票房成绩,在院线上映的电影里来讲,垫底是无疑的了。
《你一定不要错过》票房如此惨淡,除了与《我不是药神》档期相冲外,受众面窄是关键因素。除了对电影发展史有强烈兴趣的观众和崔永无的铁杆粉丝愿意为这部影片买单外,其他能走进影院的观众几乎是微乎其微。
回到《最后的棒棒》这部影片上,该片以同名纪录片为基础、加上后期跟踪拍摄等,总制作成本没超过2万元。导演何苦深入”棒棒大军“,成为一名棒棒,用摄像机向人们讲述”棒棒“们的生活和工作。
”棒棒“这个特殊的词语,在山城重庆是很多人记忆的一部分。年龄稍大点的人,几乎都和棒棒打过交道。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一个群体,已经慢慢消失了。这样的一种情怀和人文关怀,在主流社会,会很受欢迎。2016年10月,《最后的棒棒》纪录片获得第一届金树国际纪录片最佳短纪录片奖,曾一度引起不小的反响。在豆瓣上,网友打出了9.7分的高分,对这部记录片的认同,可窥见一斑。
前几年,这样一张图片,曾在网上引起很多人的强烈关注。肩上扛着全家,嘴上叼着自己,手里牵着未来。而这,正是棒棒大军们的真实写照。
可以说,《最后的棒棒》较《你一定不要错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实际上是影片票房的一种保障。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最后的棒棒》在前两年就以纪录片的形式出现过,这次电影是在纪录片的基础上加上后期的跟踪拍摄完成,整体内容和记录片不会有太大的出入,观众愿不愿意掏钱进入影院,还是一个疑问。但再怎么样,我认为票房超过《你一定不要错过》550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最值得肯定的是,电影《最后的棒棒》体现的人文关怀,正是今天浮躁的影视圈所欠缺的。仅凭这一点,就值得大家走进影院。
我觉得何苦导演的《最后的棒棒》会有人去看的,因为这是真人真事,这是重庆人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改革开放30,棒棒进城,为重庆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这部纪录片非常真实,导演也亲自体验,非常真实,把生活最低层人们真实反应!!我也在头条看了不下百遍!!!!
票房这事似乎已经是渠道说了算吧!比如崔永元的《您一定不要错过》就极少排片,好多的影院更根本就没排片,就连满嘴跑火车的王思聪在关键时候还是做了缩头鳖,万达影城就没有,至少银川是没有。棒棒,随他去吧!
我看了电视剧版的最后的棒棒,我觉得导演很棒,能走进底层!自己亲身经历苦力的苦与乐,这是很多导演做不到的,只有实践才能获得掌声与鲜花……我相信付出总会成功,何况他的汗水不是一般导演能做到的,比比那些坐在监视器前拿着对讲机喊卡的大导演我觉得何苦导演真的很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您一定不要错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您一定不要错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